江南·体育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最近,平阳县昆阳镇上林垟村就出现了这样一幕:村里以高过市场回收价JN体育平台,收购村民家里的垃圾;换给村民的,则是低于市场价的日用品。结果村民有得赚,村里竟然也不亏。
此举在于通过潜移默化的激励JN体育平台,让村民开始自觉分类生活垃圾并放置到指定地方,使村里的垃圾处理难题,得到初步化解JN体育平台。而在此之前,这个有着3700人口的大村,即使已经建了一个约200平方米的垃圾场,每天雇人清扫转运,垃圾还是布满村落。
村民周银花拎着打包好的废旧书报、塑料瓶,走进上林垟村的垃圾回收兑换站。站里工作人员把垃圾过磅,按不同收购价得出总价52.65元,并记在积分卡里。照着积分,周银花免费换走一卷保鲜膜、两包樟脑丸、一瓶杀虫剂、三包食盐和一块肥皂等日用品。积分卡上剩余0.95元。
一个月前,昆阳镇提出垃圾换日用品方案,试点就放在上林垟村。村委会主任林礼将举了个例子:旧报纸回收市场价是每斤0.25元,兑换站按每斤0.3元算给村民。卖废品的钱村民不拿现金,只兑换生活用品。这些日用品比市场价要低,而废品回收价则比市场价要高,这两头吃差价的事情,自然受村民欢迎。
差价怎么补上?林礼将说,村里把收来的废品直接卖给大回收站,省掉了中间环节;而兑换站的货物从批发市场拿货,又把进价压到最低。这一进一出省去的成本,兑换站不仅没亏,还能解决站里两个工作人员的工资。尤其是站里能兑换的都是纸杯、洗衣粉、酱油这类日常需求量大、保质期长的物品,进一步降低了运营风险。
可回收垃圾能通过以物换物,鼓励村民自发收集,可那些没有回收价值的垃圾怎么处理?上林垟村尝试的办法是最大程度加以利用。村里给村民发了一红一绿两个塑料垃圾桶,红桶装不可回收垃圾,绿桶装厨余垃圾。村民分类自家垃圾后,再倒到屋外对应颜色的大垃圾桶里。
在出村道路边,有一座两层的玻璃顶小砖房,这里是太阳能垃圾处理屋。林礼将解释,保洁员把可降解垃圾集中投放到这里,利用阳光将垃圾发酵分解成有机肥。发酵完后,运到村里集体出资建设的农耕园进行还田施肥。如果满负荷运行,垃圾屋每天能处理两吨厨余垃圾。“相当于村里生活垃圾总量的七成。”林礼将说。
对既有害又不能利用的垃圾,上林垟村在兑换站设立专门的储藏室临时放置,集中运转到村外的垃圾处理场。
如今,上林垟村垃圾收集分类处理已经初显成效。“现在村里没人乱倒垃圾,尤其是可回收垃圾,都攒起来拿到兑换站。”林礼将说。但他也承认,这套办法还有改善的余地,相对于有利可图的废品兑换,村民对厨余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收集还没有足够动力。接下来,村里正在考虑是否通过奖罚手段,鼓励村动进行垃圾分类。
林礼将告诉笔者,村集体几乎没有收入,垃圾兑换站成了村干部眼中维持这套系统运行的主要收入来源。他们计划动员周边几个村进行垃圾兑换的同时,让兑换站兼职农村超市,靠薄利多销增加收入。